一直都对服务性能这块的东西不怎么感冒,但是,有一次面试的时候,被问到了,突然发现自己对这些基础的知识点,好匮乏,正好今天在学python的psutil模块的时候,看到了cpu_times,顺便记录下关于top这个命令的内容;top这个命令其实很多人都会用,但是用的好的人却不多,甚至有人会对监控视图中的内容含义有不少曲解。
最近在学python,学到class 多重继承,降到了c3算法,这里记录一下
jenkins CI/CD用了有很长一段时间了,包括现公司的docker container deployment也是通过写pipeline workflow来实现的,但是当我在将jenkins迁往kubernetes的过程中,还是踩了不少的坑,这里记录下来。
注:全文转载于https://jimmysong.io/kubernetes-handbook/guide/rbac.html 主要是为了避免以后想查看概念的时候找不到位置,望作者见谅 以下所有内容是 xingzhou 对 kubernetes 官方文档的翻译,原文地址 https://k8smeetup.github.io/docs/admin/authorization/rbac/
我们在第一章的时候,通过手动的方式搭建好了kubernetes集群,并且在上面跑了一些基础的服务,那么我们要如何将这些服务暴露出来呢,这一章重点介绍关于kubernetes的服务暴露
由于原有的etcd一直是以单机的环境运行,不仅没有共享存储,也没有集群环境,而且生产上的私有image仓库也是使用的docker private registry,没有任何高可用,存在很大的隐患,所以,这里我搭建了一个套由ceph fs作为共享存储,为harbor和etcd集群提供存储服务的环境,特意在此记录下来,免得以后忘记了。整体架构图如下:
原有的环境需要迁移,现在需要重新搭建一套kubernetes,而且原来一直是用kargo来搭建,所有组件都是基于docker容器的,感觉有点不稳妥,所以正好这个时候有机会,可以纯手动部署一下,所有的关键组件都以二进制形式部署,并添加为系统服务,这里记录一下。
前面花了两章的时间介绍了ceph存储集群,简单的讲了ceph的组件、架构、寻址过程以及关于rbd,cephfs,cephGW,rados,osd,mon,mds,pool,pg,object等的操作过程,这一章主要记录下kubernetes使用ceph的相关配置过程。
十字路口,繁华街头......